世博会中国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文化蕴含
器文化
在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并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 构件进行提炼,以“中国之器”展开设计,后来又冠名为“东方之冠”。 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国家馆与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与本届世博会的口号是一致的。
天下粮仓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
震撼的“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容量控制
规划地上建筑为永久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3000平方米。
展馆分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世博会中国馆简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1]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或
国馆:在“东方之冠”上看“九洲清晏”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分国家馆和地区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
作为标志性景观,中国馆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这块面积近9000平方米、石材总数达4700块的大台阶竟然采用纯手工的方法打造而成。
中国馆中地区馆的屋顶花园取意于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以碧水环绕的九个岛屿象征中华之广袤疆土,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它用水系分隔出九个小洲,每一个小洲都有着别有深意的名字,也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
游览新九洲清晏,有三个重点:一看地面、二看小品、三看四周。看地面,是因为每个洲的地面都各有特色;看小品,是因为各处都错落有致地安放了一些特殊的雕塑或景观小品,独具魅力;看四周,是因为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中国馆的中国红在一片绿树葱茏中更显亮丽,也能看到周围其他场馆的整体风采。
一系列珍贵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也将在这里得到呈现,千万不要错过。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 其中,国家馆居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 设计概念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不过并没有相互穿插的梁、栱、契等部件。 而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的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其屋顶平台上名为“新九洲清晏”的城市花园,则引入了圆明园中“九洲清晏”的概念。其中,“九洲”之首即为国家馆,取名的“雍”,其他八洲则分别取名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 建筑的边界则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概念,以弱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技术应用中国馆中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而地区馆平台上的覆土层能够节约10% 上的能耗
上海世博会简介资料
一、上海世博会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二、主题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题: 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城市经济的繁荣 3、城市科技的创新 4、城市社区的重塑 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三、吉祥物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时揭晓。吉祥物由巫永坚设计,命名为“海宝(HAIBAO)”,即取“四海之宝”意,主体为蓝色“人”字造型。 四、形象大使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有了三位新的形象大使,由他们联袂演出的一首名为《城市》的歌曲音乐录影带在此间首发。 成龙参加了在此间为当年世博搬迁居民的文艺表世博、在全世界推广世博,动员身边的人参与世博,他和所有市民一样期待着上海世博会的到来。姚明在片中向世界说出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愿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上海更精彩;你我,让世博更成功!” 在成龙、姚明、郎朗之前,张韶涵、BOBO组合、潘玮柏、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以及谷村新司、小筱顺子等一批海内外名人受聘担任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 扩展资料: 上海世博会热门场馆 中国馆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展馆,世博开园第一天,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外国场馆中的热门馆依次是瑞士、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英国、韩国、 美国。 一、中国馆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二、瑞士馆 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 三、法国馆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将带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 四、德国馆 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严思”、“燕燕”——两位特殊的虚拟讲解员,将陪伴每一位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 五、西班牙馆 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设“起源”、 “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 六、日本馆 展馆爱称“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 七、意大利馆 展馆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20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整座展馆犹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满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 八、沙特馆 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九、英国馆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 十、韩国馆 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以“沟通与融合”为元素,展现韩国风情。一层是按比例缩小的韩国首尔,通过影像展现“我的城市”;二层展示“我的生活”,用高科技手段演绎文化、科技、人性和自然;“我的梦想”展区展示未来技术,并预展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美妙画卷。图为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馆亮相世博园区。 十一、美国馆 展馆外观宛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馆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领参观者在四个独特的展示空间踏上一段虚拟的美国之旅,讲述坚持不懈地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既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博物馆,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主题是“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1 世博会博物馆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博物馆,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是上海一座新的地标性文化建筑。 设计方案以“永恒的瞬间”作为对150年世博会历史的演绎主题,将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欢乐记忆的容器”来收纳那些美好而短暂的回忆。 以石材和铜铝复合板幕墙构成的 “历史河谷”(外部公共展示空间)体现时间的“永恒”。 中间通透升腾的玻璃体“欢庆之云”(多功能特色展厅)体现未来的“瞬间”。 5、两者有机组合形成丰富的室内外互动空间,融合了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为上海增添了一处高品质的城市公共客厅。 世博会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的外幕墙使用铜板面积最大的公共建筑,“河谷”的幕墙材料是特殊定制的“铜铝复合板”。 “欢庆之云”运用了罕见的高空受力结构体系——“悬浮钢结构外壳体”,使用了全数字技术生成,同时综合布置、整合设计机电设备及管线,实现了云厅室内空间的高效纯粹。 建筑设计以全生命周期BIM系统为平台,整合运用多种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主被动技术,打造了“简能”的绿色建筑。 比同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低20%,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三星级绿色建筑。 作为上海的最新城市地标,世博会博物馆是上海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的一个亮点,同时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世博文化与创新方面的知识库。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2 世博会博物馆既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博物馆,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主题是“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由代表历史、冥想和永恒的“历史河谷”和代表未来、开放和瞬间的“欢庆之云”两个意象来演绎。 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常设展厅的1—4厅主要展示1851年至2008年之间的世博会发展状况及历史面貌,5—7厅的展示内容则围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开,第8厅主要呈现2010年世博会以后不断延续的未来各届世博会的精彩内容。 世博会博物馆上午10:00、下午14:00,每日两场定时讲解服务 开放时间 全年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15) 周一 不开放;中国法定节假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15) 服务设施 行李寄存:免费寄存大件行李 讲解器租赁:提供讲解咨询服务、收费导览器租借。 婴儿车租赁:凭证件免费租赁婴儿车。 轮椅租赁:凭证件免费租赁轮椅。 交通攻略 地铁3号线世博会博物馆站2号出口,马路对面;4号线鲁班路站2号出口,步行约15分钟。公交18路龙华东路站,马路对面;17路、146路、205路、36路、733路、806路卢浦大桥站,步行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