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欣制冷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瀚欣制冷设备网 > 制冷设备 > 正文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提示: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如下: 原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假托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被抛弃的幽怨之情。全词格调凄婉,语言流畅,富有哲思。

纳兰性德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提示:

纳兰性德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1、柬:给信札。 2、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3、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4、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5、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翻译: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 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 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 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 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 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 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 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 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纳兰性德 南乡子·捣衣 《南乡子捣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注释: 1、捣衣:古人洗衣时以木杵在砧上捶衣,使之干净,故称。明杨慎《丹铅总录捣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2、鸳瓦:即鸳鸯瓦。 3、支枕句: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4、清砧: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翻译: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 屋内孤灯下, 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 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 相貌容易消瘦, 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 细细打量。 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 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 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 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 月下捣衣,声声清砧, 敲打着思念与凄凉。 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 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 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赏析: 捣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目,所写都不离征夫怨妇的内容。本首词也是如此,词从怨妇的角度写来,写她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 纳兰性德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又到绿杨曾折处, 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赏析: 一如纳兰性德大多数作品,情深意长,迷惘感伤但这还不足以使这首词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佳构。细细咂摸,这首词里最让人心动、也最让人难忘的特质,是那穿越时空的的思念。在古诗里,所有的思念,其实都与时空的隔绝有关。地域辽远,路途坎坷,加上交通不便,遥远的想念便更让思客刻骨铭心;而人生无常,盛时难再,加上红颜易老,时间的无情便更使离人惊心动魄。时空的阻隔也就催生出许多衰感顽艳、绝望痛切的相思。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更重要的是,一个又一个曾,完成了时空上的移位与重叠。故地重游,绿杨依旧,一如当初折柳相望、依依不舍之时(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谁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独漫游。昨天今天,两个既同又异,亦幻亦真的片断,彼此交叠,诗句便多了一层深婉迷离的意趣。这种不经意(这种不经意的写法必定经过诗人精妙的提炼才不露斧痕)营造的时空上的错乱,近乎幻觉,也接近了思念的极致。试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么令人如此恍惚、迷惘?承接首句,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铺而下,其实布局精巧。不语承接首句的惝恍迷离的状态,而垂鞭已将诗人的思绪引回到现实之中。垂鞭意指诗人心绪沉重,纵马缓行。马足所及,又轻轻勾连踏遍一句。从时间上看,这两句完成了从昨到今的交接,回忆转瞬即逝,只剩下冰冷的现实、意念成灰的自己;而从空间上看,这两句将思绪由折柳处引向了衰草连天更为广褒的空间。于是诗人在现实中痛感自己的孤单无依,也不得不面对无边无际的清秋衰草,无力地抵挡着秋意凄凉的侵蚀。意犹未尽,雁声又将秋意带到萧关(在古代为西北的一处要塞)更遥远的地域;一个远字,令愁情绵延不尽。下片的天涯收结了上文,也极言行役之遥远之漫长。分明苦不堪言,偏偏还说不恨,翻出新意,更为后文只恨西风伏笔原来还有可恨之事甚于天涯行役之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出语新巧、奇警,含意蕴藉、深长。吹梦之说不是首创,较早见于南朝民歌《西洲曲》:南风吹我意,吹梦到西洲。但两者各尽其妙,并不雷同。风吹梦,本来给人以无限迷朦、无尽怅惘的意味,由典故中的熏暖的南风变为可恨的西风,却陡增了几分凌厉、残酷的意味。如果说南风是传递爱情的浪漫信使,为何西风却要一下子将美梦吹散吹灭?只因诗人所要抒发是天涯羁旅、人各一方的怨恨,而不是《西洲曲》中少年春心萌动、欲诉相思的闲愁。把梦吹成了今古应属诗人首创,妙就妙在:它在前面对空间极力拓宽的基础上,进而完成了对时间的无限延伸于是,诗歌的时空结构便变得更加辽阔、苍茫了。试想一下,诗人踟蹰于无边秋色之中,正梦沉沉地怀想曾有的美好时光,忽然一阵无情的西风将一切剪碎、摧毁,记忆中的那个人、那些事随风而逝,顿时变遥不可及;与伫立于西风中的孤单凄然的自己,更是隔着无尽岁月的重重阻隔就像一个在今日、一个在古代,隔着无可逾越的鸿沟。这种无望的相思,让人想不起,又放不下,记不清,又忘不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痛楚啊!相比之下,诗人才说天涯行役的苦又算什么呢?再一细想,改变我们记忆与人生的,难道只是西风吗?诗人用的是移情手法而已。人世间,多少海枯石烂,变成了一回眸的沧海桑田;多少刻骨铭心,变成了一转身的珍重再见谁又找出真正的主犯?而西风只是恰好具有无情、残酷的特征,便成了诗人发泄怨恨的对象。最后以明日客程收结,明日,意味着时间在绵延,客程,意味着空间还在扩大,新寒更使诗人惊觉时间流逝与生命匆促。一片雨色里,全诗笼罩在朦胧凄冷的情调之中。总而言之,在这首短小的词里,诗人着意拓展了诗歌的时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无时不怀想,无处不相思,写出了思念之极致。这份穿越时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纳兰性德的诗有哪些 纳兰性德的诗有哪些 1、《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2、《卜算子》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3、《采桑子十二首》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4、《点绛唇》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5、《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6、《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距。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7、《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 8、《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9、《河传》 春浅,红怨。 掩双环,微雨花间。 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10、《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1、《浣溪沙》 莲漏三声烛半条, 杏花微鱼湿轻绡, 那将红豆寄无聊? 12、《秣陵怀古》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13、《菩萨蛮》 春花春月年年客,怜春又怕春离别。 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 14、《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15、《如梦令》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16、《柳枝词》 池上闲房碧树围,帘纹如彀上斜晖。 生憎飞絮吹难定,一出红窗便不归。

黄庭坚木兰花令全诗赏析,求答案
提示:

黄庭坚木兰花令全诗赏析,求答案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黄庭坚 〔宋代〕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该词从当涂的名胜古迹写起。开头两句概括了当涂的山川风物。缀以“青青麦”三字,引发读者“黍离麦秀”的联想。《史记·宋微子世家》写到殷商旧臣“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遂作《麦秀》之诗,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青青麦”字面上又是用《庄子·外物》所引的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昔时高台离宫,而此时麦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姑孰本是当涂县的古名,姑孰溪流贯其中,姑孰堂凌驾溪上,颇得山水之胜。所谓“馀翰墨”,实即感叹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这两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无尽感慨,无论是称雄一世的帝王,还是风流倜傥的词客,都已成历史的陈迹,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远。接下来两句写出知太平州。经过迁谪的动荡磨难,忧患馀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称为“管江山”、“分皂白”。再加上一个“暂”字,一个“稍”字,更突出了这种淡然超脱的态度。
  下片开头两句概括了九日罢官的戏剧性变化,与上两句适成对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来,山川形胜,碧天浮云,着一“空”字,是因为“昨日主人今日客”,本来要“管江山”、“分皂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诸公”的客人了!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运用当句对,一句之中既构成今昨主客的鲜明对比,语气斩截,强调了变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叹、不平、讥讽、自嘲,内涵颇为丰富。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新妇石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人世沧桑,但见人间的升沉荣辱都只如过眼烟云,本无须有是非彼此之分。“谁分宾主”句,看似作者劝大家无分宾主,尽欢一醉,深乃用“万物之化,终归齐一”的老庄哲学来作自我解脱。
  这首词旷达超然之中发泄了牢骚不平,最后仍归结为物我齐一,表现出作者力图老庄哲学中寻求解脱的思想倾向。一个“暂”字表现出作者不以进退出处萦怀的超脱。变化的万物本来只是“道”运行中表现出的一种暂时形式,故宜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于心。但一夜突变,毕竟难堪,所以还是不免有牢骚,最后又用齐物论否定牢骚,达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