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欣制冷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瀚欣制冷设备网 > 制冷设备 > 正文
胃肠间质瘤有哪些症状
胃肠间质瘤有哪些症状
提示:

胃肠间质瘤有哪些症状

第一、胃肠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如果肿瘤较小,症状或许不明显,但患者做胃肠内窥镜检查时,常常能发现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患者胃肠道腔表面呈现溃疡、便血。
第二、当肿瘤较大时,患者会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部包块、胃肠道出血等症状。这时为了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主张患者到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确诊病症严重程度后,要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疾病。
第三、胃肠间质瘤大部分情况下,是 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这个时候病症不明显,但随着病发展患者会有疼痛、出血、呕吐、水肿和不能进食等。
第四、了解病症表现,也应该根据发病部位来判断,如果是在小肠,随着肿瘤生长会导致肠梗阻、排便障碍,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肿瘤割裂会引起大出血。因此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具体方案应依据患者的表现来确定。

健康知识:肠胃间质瘤
提示:

健康知识:肠胃间质瘤

在消化道有种肿瘤,常表现为吐血不止,不少患者会被误诊为溃疡出血;肿瘤属性几乎全部都为恶性;做手术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最后用靶向药物也存在耐药问题……这便是胃肠道间质瘤。
据医学科专业人士介绍,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每年百万人口10-20例,之前有观点认为这种疾病是罕见病,但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胃肠间质瘤的患者出现了大幅增加的趋势,有不少医院还专门成立胃肠间质瘤诊疗中心作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胃肠间质瘤发病率渐多
周大伯以前屡进医院,原因是呕血,每次都能呕个七八百毫升。原以为是消化道溃疡出血,没想到胃镜、胶囊内镜折腾了个遍都没找到明显的出血点,也没发现静脉曲张。周大伯止血成功出院又入院反复好几次,结果一次CT检查才发现端倪:腹部长了个大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为胃肠间质瘤,原来是肿瘤的黏膜溃疡导致的大量出血。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潘志忠介绍,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网膜和肠系膜的间叶性肿瘤,男女罹患胃肠道间质瘤的机会大致相等。发病年龄是50-65岁左右,儿童患此病者较为少见。胃肠道间质瘤最常发生于胃(占60~70%),其次是小肠(占20~30%), 结肠和直肠仅占5%,偶尔发生在腹部的网膜和肠系膜。体积较小的间质瘤(2厘米或以下)常无症状,通常是体检、内窥镜检查或作为伴发疾病检查时发现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常可出现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部包块、黑便和贫血,这些症状也是非特异性的,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
五成患者易复发转移
潘志忠表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面临误诊率高、易复发转移、放化疗基本无效三大难题。85%左右的胃肠道间质瘤出现在胃和小肠,由于诊断技术的制约,之前约有70%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最初被诊断为平滑肌瘤等其他肉瘤,这就导致不能及时对症施治,较低的确诊率也使大众对这一疾病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
到现在为止,外科手术仍然是胃肠道间质瘤的根治手段。据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在不同的病人有较大的差别,大致上可以把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分为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极低、低和中等风险的胃肠道间质瘤预后较好,接受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和转移,而高和极高风险肿瘤容易复发和转移。
其实,所有胃肠间质瘤都有潜在的复发风险。50%的患者最终会复发,而复发的部位通常局限于在腹腔或肝脏,再晚期的病人也不会发生肺转移和骨转移。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40-50%,九成以上的高危患者会复发,高危患者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这个肿瘤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回来的还更扎实,有的病人甚至做过多次手术,长出来再切,切出来再长”。
放化疗治疗基本无效
“由于胃肠间质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所以过去除了手术以外,医生拿它没办法。”潘志忠称,但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得间质瘤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在靶向药物问世前,胃肠间质瘤的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0%;转移性或复发性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2-19个月。目前,靶向药物术前治疗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缩小病灶,创造更利于手术根除的条件,避免了不必要的联合器官切除。而在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中,服用靶向药物能延迟复发。
他强调,对病理标本进行多个靶点的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分析,可以更好地避免靶向药物耐药的发生,病人可以根据检验结果决定采取哪种靶向治疗药物,服用多少剂量。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胃肠间质瘤治疗的趋势,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病人可以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而且,随着间质瘤病人的不断增多,针对间质瘤的靶向药物也已经纳入医保和中国慈善总会的援助项目,绝大部分间质瘤病人都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