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引的介绍
《良宵引》是汉族古琴名曲,属于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宋词词牌《相见欢》为何又叫《乌夜啼》?它是从哪首词开始叫的?
1、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故“锦堂春”亦名“乌夜啼”﹞
此调有多种格体,俱为双调。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旧谱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2、乌夜啼,词牌名。词谱里,有两种词牌都叫“乌夜啼”。第一种是“相见欢”的别名。又名“秋夜月”“上西楼”。唐教坊曲。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旧谱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这个词牌的介绍,详见词条“相见欢”。第二种,据《唐宋词鉴赏辞典》后附《词牌简介》,《乌夜啼》亦是唐教坊曲,又名《圣无忧》,平韵四十七字,又有四十八字体,或名《锦堂春》。其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唐教坊曲名。《太和正间谱》,注“南吕宫”,双“大石调”。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畤词名《锦堂春》。按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清商曲《乌夜啼》,乃六朝及唐人古今体诗,与此不同。此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也。
良宵引古琴曲的寓意
良宵引古琴曲的寓意如下: 丁东莲漏隔花滴,花影离离月波白。水精帘卷碧窗幽,座上清风拂瑶席。素琴徐拨玉玲玲,远寺疏钟相间鸣。夜深错认天仙下,空里微摇环佩声。张梁《良宵引》 古琴曲《良宵引》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 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良宵引》虽为初学入门之曲,但清越和雅,曲小而气度安闲(《诗梦斋琴谱》)。在音乐表现技法上,曲中运用泛音、进复、退复、吟、揉、打圆、撞等一些器乐化的特点,增添了曲子的优美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琴学初津》后记中说:其中吟猱绰注,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洵美曲也。在音乐表现意境上,冰轮初上,静谧星稀,含缥缈凌云之致;曲调平淡、细腻,有中正平和之感。闲庭信步,一曲《良宵引》,清风入弦,绝去尘嚣,琴声幽幽,令人神往。
古琴曲《良宵引》
良宵引
丁东莲漏隔花滴,花影离离月波白。水精帘卷碧窗幽,座上清风拂瑶席。素琴徐拨玉玲玲,远寺疏钟相间鸣。夜深错认天仙下,空里微摇环佩声。张梁《良宵引》
古琴曲《良宵引》是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良宵引》虽为初学入门之曲,但清越和雅,曲小而气度安闲(《诗梦斋琴谱》)。在音乐表现技法上,曲中运用泛音、进复、退复、吟、揉、打圆、撞等一些器乐化的特点,增添了曲子的优美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琴学初津》后记中说:其中吟猱绰注,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洵美曲也。在音乐表现意境上,冰轮初上,静谧星稀,含缥缈凌云之致;曲调平淡、细腻,有中正平和之感。闲庭信步,一曲《良宵引》,清风入弦,绝去尘嚣,琴声幽幽,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