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欣制冷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瀚欣制冷设备网 > 制冷设备 > 正文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程颢的资料
提示: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扩展资料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颢

程颢程颐的简介程颢程颐怎么读
提示:

程颢程颐的简介程颢程颐怎么读

1、程颢的读音:chénghào,程颐的读音:chéngyí。2、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3、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4、程颐一生成就颇多,他在理学方面的建树颇高。在北宋神宗时期,程颐就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与程颢开创了“洛学”,奠定了宋代理学的基础,使理学有了完整的形态。程颢、程颐两人的学说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学说的基本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出入。5、两人学说的基础都是理或道,都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且理先于世间万物出现;认为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都是由天理所定,违反秩序或违背道德都是违逆天理;与此同时,程颢程颐两人还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为善,在后天才有了善恶之分;他们还认为天道与人道应该相统一,也就是宇宙自然与社会之间相统一。

程颢的简介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提示:

程颢的简介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程颢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2、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3、宋仁宗嘉_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_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4、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5、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
提示:

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

程颢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下面是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 1、《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4、《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6、《春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7、《夏》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 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8、《秋》 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苹洲渚生。 附:程颢简介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 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 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理学主张 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跟恶性,其实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程颐还反对妇女改嫁,宣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流毒颇深。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跟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 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五) 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 但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 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 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跟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跟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 产生弊端, 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 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跟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程颢的简介
提示: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程颢的简介

1、程颢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

2、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3、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4、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5、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程颢是什么朝代的
提示:

程颢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程颢是什么朝代的

1、北宋。

2、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3、程颢、程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张载的思想学说,后者对他们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程颢是哪个朝代人
提示:

程颢是哪个朝代人

程颢是北宋代诗人。

程颢:字伯淳,学者称其“明道先生”。祖先居住在中山府(今河北定州),高祖父程羽由开封府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提示: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程颢,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程颢是哪个朝代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答: 程颢,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代表作品 程颢一生著述不少,又长期讲学,有后人效《论语》等将其言论辑录成册。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1、《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卷,系二程门人所记二程的语录,后由朱熹编定。 2、《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3、《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 4、《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颐手著;《粹言》2卷,是杨时根据二程语录撮要文饰而成,后又由张栻重新编次。 5、《易传》又称《程氏易传》《伊川易传》,4卷,是程颐注解《周易》的著作。以上《遗书》《外书》《文集》《经说》4种,在宋代均单独刊行,也有的合在一起刊行,称为《程氏四书》。 明代末年徐必达汇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种,以《二程全书》之名刊行。清康熙间吕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后涂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为今本《二程集》所据本。其旧本《二程全书》,尚有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的四部备要本。《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体,阐述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中,程颢的识仁、定性,程颐的性即理、主敬、体用一源等许多重要哲学概念和命题,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为后来许多哲学家所沿用,对宋明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程颢的.诗词: 篇一:郊行即事 宋代: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篇二:秋日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篇三: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介绍 程颢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 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 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程颢理学主张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程颐还反对妇女改嫁,宣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流毒颇深。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 “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五) 虽然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 但是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 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 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 产生弊端, 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 “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