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是什么意思 疏解释
1、疏是会意字,疏本意指清除阻塞,使畅通。引申为分散,又引申指稀,再引申指关系远。人与事的关系远就是生疏、不熟悉,人与人之间关系远就是疏远,距离大就是不细密于是引申为粗疏。疏还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2、形声字。《说文》:“疏,通也。”活用作动词,为使……通,也就是疏通、开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河道疏通之后则河床淤积物分散开来,所以又引申为分散、分开。《淮南子·道应》:“智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智伯。”高诱注:“疏,分也。”引申为疏远。《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以上读shū。
3、为了让别人明白一个道理,弄懂一个问题,也就是疏通别人在某一问题上理解方面的障碍,就要进行解释,这就是后来所说的解释旧注的义疏。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所以“疏”又引申为分条陈述或分条记录。《汉书·苏建传附苏武》:“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史记·孝武本纪》:“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无应验者。”上读shù。
溲疏怎么读
溲疏读音:sōu shū。 溲疏,为虎耳草科溲疏属的落叶灌木。高达3米;小枝中空,赤褐色,幼时有星状毛,老时则光滑或呈薄片状剥落;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直立,具星状毛,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萌果近球形,先端扁平,有多数细小种子;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原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多生长于山谷、田野等地。一般繁殖方式为扦插、压条、播种等。 形态特征 落叶大灌木,高达3米。树皮薄片状剥落,小枝中空,红褐色,幼时有星状毛,老枝光滑。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稍圆,边缘有小齿,浓绿色,两面均有星状毛,粗糙。 直立圆锥花序,花白色或带粉红色斑点;萼杯状,裂片三角形,早落;花瓣长圆形,外面有星状毛;花丝顶端有2长齿;花柱3。蒴果近球形,顶端扁平,直径2-3毫米,表面深褐色,具三浅沟,具多数白色斑点,疏生浅黄色柔毛或无毛,具花萼脱落痕或残基。
疏的拼音
一、疏的拼音shū。 二、释义: 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浚。 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 3、关系远;不亲近:~远。亲~。 4、不熟悉;不熟练:生~。荒~。 5、疏忽:~于防范。 6、空虚:志大才~。 7、分散;使从密变稀:~散。仗义~财。 8、姓。 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奏~。 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三、汉字笔顺:横撇/横钩、竖、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竖弯钩。 词组释义: 1、扶疏[fú shū] 枝叶茂盛的样子:花木~。 2、疏失[shū shī] 疏忽失误:清查库存物资,要照册仔细核对,不准稍有遗漏~。 3、粗疏[cū shū] 不细心;马虎:此书校对~,错误很多。 4、疏密[shū mì] 稀疏与稠密。 5、疏懒[shū lǎn] 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成性。
疏怎么读
疏读作:shū。 释义: 1、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 2、不细密,忽略:疏忽。 3、空虚。 4、不熟悉:生疏。 5、粗劣:疏食;疏粝。 6、古同“蔬”,蔬菜。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写疏[xiě shū] 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 2、风疏[fēng shū] 和风缓吹。 3、疏诞[shū dàn] 亦作“疎诞”。放达,不受拘束。 4、草疏[cǎo shū] 拟写奏章。 5、阔疏[kuò shū] 亦作“阔疎”。粗疏;不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