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 作品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翻译 古诗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诗文解释】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与诸子登岘山【词语注释】
代谢:交替变化。
与诸子登岘山【诗文赏析】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整理:zhl201611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1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蒙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67而建。羊67祜67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简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将题目中“岘山”二字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2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词语解释】 ①人事:指人世间事。 ②代谢:更迭变化。 ③往:指已成过去的。 ④来:指后来的。 ⑤留胜迹:前人留下的古迹。这里指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南)上纪念西晋羊祜的“堕泪碑”。《晋书 ·羊祜传》载:羊祜镇荆襄时,常到岘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怀念他的德政,在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四句是说,社会不断更替变化,寒来暑往,时间流逝,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羊祜还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登临,徒感岁月流逝,给后人能留下什么呢?诗人睹物伤情,吊古及今,抒发自己沉沦不遇的悲愤。这四句诗具一定的哲理性。语言通俗,感情真挚,以平淡深远见长。 【诗文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3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4 【诗句】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意思】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全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 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晋书·羊祜传》载,羊祜镇荆襄时,常登此山,曾对同游者慨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辈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孟浩然作此诗,实际上是再度发挥了羊祜当年感叹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主题。 诗的前四句即暗寓了当年羊祜的故事,并且不拘泥于故实本身,而是借以生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即羊祜当年对宇宙人生之感叹。三、四句“胜迹”,当指岘山上“堕泪碑”等。相传羊祜死后,襄阳父老感念其德,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继任者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诗人登临岘山,自不免受其感染,但他的感情已不同如羊祜,不是那么简单,其中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随后两句“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鱼梁,洲名,在汉水上游。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因并称云梦泽。这两句当写登岘山放眼所见荆楚一带景状,极为壮观。然殷璠尝谓,浩然之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河岳英灵集》)。这里说的兴象,无非是作者即景生情,借景抒情,而故实则成为更深一层的意义指向。因此,可以说这二句不惟在于景象之描绘,其间还浸透了作者的思想认识。据《水经注》记: “沔水中有鱼梁州,庞德公所居。”庞德公系东汉高士,《后汉书·逸民传》: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使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这里特指鱼梁,或许还牵扯到其欣慕高士的隐逸情怀。最后两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祜贵为晋朝一方督帅,受命经略平吴大计,虽然他曾有宇宙人生之感叹,但他毕竟与隐者风马牛不相及。而孟浩然则不同,他登上岘山,在感慨人世古今的同时,自己的情感也陷于一种复杂的纠葛之中——他羡慕古时隐者,但他自己却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隐逸者,所以其中注入了作者个人的伤感情绪。 宋代严羽说孟浩然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孟浩然能够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直接感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发为声诗,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却又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与诸子登岘山》流荡洒落,来去浑然无迹,与严羽所说正合。 (“我辈”句)“我辈”二字,浩然何等自负,却在登临上说,尤妙。 (“水落”二句)既登山矣,从上望下,见江水落而捕鱼之梁浅,浅言其露出;从近望远,时天方寒,寒则泽竭,而觉梦泽之深,深又言其杳冥也。 (“羊公”二句)浩然谓羊公爱登此山,身后百姓建碑。我辈今日在此登临,转盼间便为陈迹,后世亦有知我辈登临者否?读其碑文,亦不免泪落矣。(徐增《说唐诗》卷十三)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5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 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中“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具体时间不详。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赏析6 【诗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意思】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注释】 羊祜之碑。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凡见其碑,无不流泪。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棠且思,羊碑犹泣。”亦作“羊公碑”。借指官吏政德。 【全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此诗借登山远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身世不 遇、无所作为的伤感之情。晋代羊祐,镇守荆襄,政绩卓著,百姓立庙建碑,岁时祭祀。 孟浩然携诸子登上岘山,见羊公碑在,流芳至今,内心能无振荡乎?首联言人有生老病 死,家有悲欢离合,人事在不断地消亡变化;春去秋来,时光流逝,朝代也在不断循环更 替。此联概括了自然、人生、社会及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具有极强的哲理性。次联紧 承上联“古”“今”二字,江山胜迹在,我辈来登临,其心事浩茫,能不怅然! 颈联抓住时 令特点,描写远望寒冬之景象:冬水下落,鱼梁高露,溪水更清浅;寒天萧森,云梦广阔, 大泽益深远。此境清寒空阔,以冬景衬心境,愈显心情之悲凉也。尾联因景生情,抒发 感慨:四百余年过去,诗人读罢碑文,为何如此伤悲?诗人想到人事变迁,羊公能与山 河同在,能无景仰之意?再想想自己,一介布衣,一事无成,死后湮没,能无悲伤之情? 此诗“俯仰古今,寄慨苍凉”(俞陛云《诗境浅说》);写清空之景,静悟哲理,抒发真情,颇 有意趣,乃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