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交通工程的历史
- 2,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 3,如何分清工作经历和任职经历
- 4,湖北省红安县出了哪些开国将军
- 5,-九五五年授予少将军衔多少人员
- 6,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授衔名录
- 7,湖北红安县被称为将军县有多少将军分别是谁
1,交通工程的历史
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创立了交通流理论。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为长安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我国的新闻出版部门也相继出版了《中国交通工程》、《中国交通报》、《道路交通管理》、《红绿灯下》等杂志及一批交通工程方面的报刊,广泛传播交通工程方面的知识。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志,但一般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奠基人。
2,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1、先秦时期的道路 历史发展到原始社会传说中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担当部落首领的时候,各地的交通有了明显的进步。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可以说我国道路已经初具规模 。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除都城镐京(今西安附近)外,还根据周公姬旦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邑(今洛阳),以便于控制东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对付殷商残余势力为了有效发挥两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它们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号称周道。 并以洛邑为中心,向东向北向南向东南又修建成等级不同的呈辐射状的道路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这条交通线也仍然是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周道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上,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 东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军事外交活动和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推进了道路的建设。除周道继续发挥其中轴线的重要作用外,在其两侧还进一步完善了纵横交错的陆路干线和支线。 再加上水运的发展,把黄河上下淮河两岸和江汉流域有效地联接起来这个时期修建的主要道路工程有许多,秦国修筑的著名的褒斜栈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秦惠王时,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货殖列传记载:关中南则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道绾毂其口。 战略上为蜀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即发生于此除了秦国的栈道外,其他主要的道路工程还有:楚国经营的从郢都通往新郑的重要通道,晋国打通的穿越太行山的东西孔道,齐鲁两国建设的四通八达的黄淮交通网络,燕国开辟的直达黄河下游和通往塞外的交通线等。 至此,穿大袖宽袍的中原人善射箭骑马的戎狄人居云梦江汉的荆楚人披长发嬉水的吴越人喜椎髻歌舞的巴蜀人就连成一体了,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统一打下了基础 。 2、秦汉时期的道路 中国全国陆上交通网的形成,始于秦朝早在秦国出兵扫灭六国的同时,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对道路修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 根据车同轨的要求,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又耗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这项费时10年的工程,规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师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 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长约1400公里的直道,命蒙恬扶苏率20万大军,边驻守边关,边修直道这条大道沿途经过陕甘等省,穿过14个县,直至九原郡(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修筑完毕。 3、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至十三四世纪期间,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的陆路交通干线,是中国同印度古希腊罗马以及埃及等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中国的丝绸主要是通过汉朝时开辟的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 在我国的汉朝和唐朝时期,东部山东和东南沿海江浙一带的大批质量上乘的丝绸从水路或陆路集中到长安城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陆路转运到西方去由于在这条陆路上,丝绸的贸易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称为丝绸之路以后又开辟了经海洋通往西方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的开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它经过中亚西亚,可与东南欧及北非的交通线相衔接,构成了世界性的东西大商道不仅在两汉时期,而且在唐宋元明时期,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联系的主要纽带 。 4、唐代以后的道路 唐朝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当时,京城长安不仅有水路运河与东部地区相通,而且是国内与国际的陆路交通的枢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内有11条南北大街,14条东西大街,把全城划分为100多个整齐的坊市。 皇城中间的南北大街称为承天门大街,宽441米,视野开阔连接12座城门的有六条大街,其中朱雀大街,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一条贯穿南北的重要大街。出了长安城,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不仅通向全国各地。随着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相继成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中心。 到了宋和辽金时期,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方面,与隋唐时代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实现了街和市的有机结合城内大道两旁,第一次成为百业汇聚之区。 元明时期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稠密的驿路交通网,驿路干线辐射到我国的四面八方。特别是元代,综合拓展了汉唐以来的大陆交通网,进一步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广阔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蒙古族各部在成吉思汗等有作为的领袖统率下东征西略。兵锋所至,驿站随置,道路贯通。 运输不绝蒙古军军事势力的极盛时期,道路直通东欧多瑙河畔,南下攻灭金政权和南宋政权后,把南中国的大片疆土也纳入自己的版图同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比较起来,元明道路规模更大,效率更高,发挥着更为直接的重要作用。 清朝把驿路分为三等,一是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官马大路,是国家级官道,在京城东华门外设皇华驿。 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管理北路西路南路东路等官马大路干线系统。官马北路系统最重要的是通往大东北的干线,即从北京经山海关盛京(今沈阳)分别延伸到雅克萨庙屯(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官路和通往朝鲜半岛的国际通道。 属于官马北路系统的还有分别到呼伦恰克图的干线以及塞上的横向大通道这些道路在开发清代北疆,捍卫北疆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战略作用。官马西路系统包括兰州官路与四川官路的两大干线,前者从北京经保定太原西安兰州,分别到青海西藏和新疆,并通往中亚西亚诸国。 后者则是通往大西南的干线,从西安通往云贵川,并向西延伸到西藏拉萨在大清帝国创建和巩固的过程中,这个覆盖我国整个西部地区的官马西路系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官马南路系统,包括云南官路桂林官路和广东官路三条干线前两条干线均从太原南下过黄河到洛阳。 后分道到昆明或桂林,并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岛;第三条干线即广东官路的主干道,则是从北京出发经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赣州韶关,直达广州这是元明以来北京到广州纵贯中国南北的主要官道,历来当作使节路,而终点广州又曾是清代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 所以清政府对这条干线特别重视,官马东路的唯一干线就是福建官路,沿途经过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 它是清政府经济上赖以生存的重要通路此外,还有横贯东西的长江官路等等清政府正是通过这些道路,实现了对全国各省各市各县各乡镇乃至自然村落的政治控制与经济榨取;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通过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实现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我国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还没有用沥青或水泥铺成的道路直至19世纪末期,我国才出现了铁路和公路1876年,英帝国主义欺骗满清政府,擅自修筑了吴淞到上海的铁路。这是在我国领土上的第一条铁路。 而1881年建成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则是我国出资修建并延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我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苏元春驻守广西南部边防时兴建的龙州到那堪公路,可惜没有全部完工。 扩展资料: 古代关于道路的称呼 在远古尧舜时,道路曾被称作康衢。西周时期,人们曾把可通行三辆马车的地方称作路,可通行两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道,可通行一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途畛,是老牛车行的路,径是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车同轨,兴路政,最宽敞的道路,称为驰道,即天子驰车之道。唐朝时筑路五万里,称为驿道。后来,元朝将路称作大道,清朝称作大路、小路等。清朝末年,我国建成第一条可通行汽车的路,被称作汽车路,又称公路,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马路,则是外来语,巷、坊、弄、胡同等,被认为是从唐朝沿用下来的旧称,系指大道以外的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雄奇蜀道: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
3,如何分清工作经历和任职经历
工作经历应该是在什么单位工作过,做过什么工作,而任职经历应该是在单位任过什么职务,任职时间是多长。
工作,汉语词语,具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动词用有操作、行动、运转、运作等意思。
作为名词用有工程、制作、业务、任务、职业、从事各种手艺的人等意思。工作的概念是劳动生产,主要是指劳动。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作是社会分工中每个劳动者体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角色定位。所谓工作就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和继续社会发展事业的过程。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
4,湖北省红安县出了哪些开国将军
1、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秦基伟 秦基伟(1914.11.16—1997.2.2),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3、陈锡联 陈锡联(1915.1.4-1999.6.10),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4、王诚汉 王诚汉(1917.12-2009.11.20),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等职。 5、周世忠 周世忠(1918年-1992年),湖北人红安县人,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九五五年授予少将军衔多少人员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共授予少将军衔798人,其中: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准兵团级少将3人,解方、袁也烈、段苏权。正军级少将107人,副军级少将215人,准军级少将345人,正师级少将125人,无军队级别2人——汪东兴、黄正清。
另外:从1955年底到1958年下半年近3年时间里,又先后授予周子祯、慕生忠等9人少将军衔。这样,整个50年代,解放军共授予少将807人(首次授衔798人,补授9人)。
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的人员共214人,授衔4人。
1962年授予少将军衔3人,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9人,1963年授予少将军衔3人。
1964年授予和晋升少将军衔的共320人。
这样,1955年至1965年,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10年间,共授予、补授、晋升少将军衔1360人。
6,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授衔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10人: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10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57人: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成、杨成武。 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扩展资料: “开国将帅名录”共收录了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旨在缅怀他们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讴歌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的历史进程中的革命功臣和骁勇战将。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披荆斩棘、淋枪沐弹、流血牺牲创建了可歌可泣、彪炳历史的英雄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开国将帅名录
7,湖北红安县被称为将军县有多少将军分别是谁
红安县地处鄂东北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和国家重点贫困县,是董必武、李先念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人民军队将领的故乡,有将军县之称。
郭天明 1905—1970 十里郭受九村 1955年授上将
周纯全 1905—1985 中和雷家田 1955年授上将
王建安 1907—1980 桃花沙河王家 1955年授上将
谢富治 1909—1972 峰岗谢家垱 1955年授上将
秦基伟 1914— 七里罗庄 1955年授上将
陈锡联 1915— 詹店陡山彭家塆 1955年授中将
徐深吉 1910— 七里徐家河 1955年授中将
徐斌洲 1912— 高桥徐家畈 1955年授中将
李天焕 1912—1986 叶河岗山塆 1955年授中将
张天云 1913—1980 觅儿周家田 1955年授中将
胡奇才 1914— 高桥李家田 1955年授中将
刘昌毅 1914— 峰岗马安石村 1955年授中将
王近山 1915—1978 高桥许家田 1955年授中将
程儒珍 1900—1963 檀树熊家嘴 1955年授中将
韩卫民 1903—1981 二程田店 1955年授中将
袁克服 1907—1982 七里大余家村 1955年授中将
金世柏 1908— 华河台南金家塆 1955年授少将
邹国厚 1908— 七里邹家岗 1961年晋升少将
罗厚福 1909—1975 华河老屋罗家村 1955年授少将
黎锡福 1909—1976 华河台南黎家村 1955年授少将
李世焱 1909— 上新集李家冲 1955年授少将
耿锡祥(曾名协祥) 1909— 城关铁炉耿家西塆 1961年晋升少将
徐绍华(原名徐光) 1910—1978 金沙汪家塆 1955年授少将
陈炎清 1910— 二程铁匠岗 1964年晋升少将
贺 健 1910— 赵河喻家畈 1955年授少将
程悦长 1911—1961 峰岗上程家村 1955年授少将
殷国洪 1911— 七里殷家村 1961年晋升少将
熊应堂 1911— 华河熊家村 1955年授少将
卢燕秋 1913—1964 上新集大庙村 1964年晋升少将
张天恕 1913—1985 典明张李家村 1964年晋升少将
况玉纯 1913—1989 华河况家河 1955年授少将
郑国仲 1913— 七里郑家塘 1955年授少将
秦光远 1913— 大斛观音阁向家洼 1964年晋升少将
戴克林 1913— 檀树岗戴家塘 1964年晋升少将
江波 1914—1987 高桥西边塆 1961年晋升少将
李定灼 1914—1987 詹店薛家田 1961年晋升少将
陈美藻 1914—1989 典明鸭公陈上塆 1955年授少将
马忠全 1914— 峰岗大马贤村 1955年授少将
刘福胜 1914— 华河方刘冲 1955年授少将
闵学胜 1914— 紫云闵家河 1955年授少将
赵鹤亭 1914— 紫云老屋塆 1964年晋升少将
甘思和 1915—1988 七里紫云 1955年授少将
胡正平 1915— 高桥 1955年授少将
汪运祖 1915— 詹店汪家畈 1964年晋升少将
程启文 1915— 七里谢家嘴村 1961年晋升少将
罗映怀 1915— 高桥独山寨罗家塆 1955年授少将
戴克明 1915—1986 檀树岗戴家塘 1964年晋升少将
涂锡道 1916—1989 华河涂家塆 1955年授少将
张志勇 1916— 华河张家寨 1964年晋升少将
何德庆 1916— 上新集余家岗村小河 1955年授少将
吴振挺 1916— 上新集吴家塆 1961年晋升少将
张竭诚 1917— 七里联山张石河村 1955年授少将
詹少联 1917— 二程徐得进村 1961年晋升少将
谢正荣 1918—1977 高峰谢家大塆 1955年授少将
周世忠 1918— 二程土门楼周家院子 1955年授少将
江腾蛟 1919— 庙嘴江家塆 1955年授少将
周光策 1886—1947 二程楼子周家
江凯东 1891—1932 七里江朝二
郑行瑞 1893—1932 七里郑必高
郑行其 1893—1935 七里周家冲
张宇迪(又名雨滴)
1894—1935 紫云许葛楼山合洼
程翰香 1894—1931 檀树岗陈家岔
吴永达 1895—1932 峰岗吴顶河
韩继伦(又名纪能) 1897—1934 上新集韩家塆
曹学楷 1898—1931 七里檀树刘家园
汪民国 1898—1933 赵河汪家冲
郑维孝 1899—1964 檀树马鞍山
梅光荣 1900—1932 峰岗梅家塆
甘济时 1900—1932 紫云潭畈河
邓义山 1900—1932 高桥何家田
李业粮 1900—1941 城关下李西村
郑植立 1900—1947 檀树马鞍山
邓运兴 1900—1975 赵河邓家塆
程绍山 1901—1931 檀树程维秀
徐以德 1901—1932 七里徐家畈
周希远 1901—1933 两道龚家冲
陈少猛 1901—1934 黄安县
戴道芝 1902—1931 七里戴家塘
王秀松 1902—1932 高桥栗林嘴
郑行福 1902—1943 檀树岗清水塘
席绍先 1902—1967 七里王家洼
王世富 1902— 七里王家嘴
刘必正 1902— 高峰刘发塆
郑位三 1902—1973 檀树马鞍山
程启光 1902— 七里程维德
汪成功(又名立功) 1903—1934 杏花玉枝汪家
吴先保 1903—1934 七里枣林岗
自己慢慢看吧
1988年授上将
王诚汉 1917— 桐柏烟炉山王家大塆 1955年授少将
1988授上将
张仁初 1900—1969 高桥张家塆 1955年授中将
刘飞 1905—1984 八里新建罗家田 1955年授中将
詹才芳 1907— 高桥黄家田 1955年授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