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欣制冷设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瀚欣制冷设备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是2008-07-08在广东省中山市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2号市文化中心文化馆三楼308室。 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2000677086328T,企业法人邓志驱,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粤剧艺术创作、培训,粤剧戏曲表演;文化艺术项目策划制作;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各类广告业务。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7298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9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香山粤剧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中山粤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中山粤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09-05-27在广东省中山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中山市东区中山四路35号财富大厦511卡。 中山粤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2000688691136M,企业法人于泓,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山粤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研究与交流策划;网络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策划及品牌推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市场营销策划;投资咨询服务;字画销售;钱币类收藏品(非流通货币及文物钱币)、工艺美术品、瓷器、玉器、木制品、石器的销售;广告业;承接室内装饰工程及设计;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影视经纪代理服务;影视策划;电影发行;大型活动组织策划。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94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9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山粤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商业属于第几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级产业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物流、分销、中介等工作。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至供应市场的最后阶段。 一些特殊的例子,例如教育、学术研究、科技研发、法律专业、医疗等行业便是教科书、教学工具、实验工具、医疗工具这些操作性产品,和宪法、法律、科学理论这些概念性产品的第三级产业。 扩展资料: 一件产品的第三级产业是产品自生产至接触其终端顾客的最后阶段。 由于每样产品都有自己独有的生产链,所以第三产业对于不同的产品而言有不同的意义,一部手机的生产链中的第三级产业为手机的物流、批发、分销、维修,而对于一橦楼房来说,它的第三级产业就是房地产中介。 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至成品的最后阶段,诸如餐饮、客运、分销、艺术品拍卖、房地产中介,就分别是食品、交通工具、商品、艺术品、楼房这些产品的第三级产业。 第三产业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总值比重约占70%以上;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比重大约55-6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产业

4,商业和贸易有什么关系??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 贸易,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贸易也被称为商业。 贸易是在一个市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作讨价还价,如金钱。 贸易是商业行为的一种。商业包括的范围要广。 扩展资料: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 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 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首先,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业

5,商业和贸易有区别么

1、商业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兴起于先秦时期。现代的商业分为线下以及线上两种,极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行为。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赢利,如微软、索尼、IBM、联想、通用都是盈利性的商业组织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提供运营商业所需的基本资金,一般称这种商业行为为非赢利性的,如各种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一般认为,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它的本质是交换,而且是基于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的等价交换。
2、贸易,是在平等互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贸易属于商业行为。贸易是在交易市场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金钱)作贸易平等代换。 金钱及非实体金钱大大简化和促进了贸易,两个贸易者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多于两个贸易者的则称为多边贸易。
万变不离其宗,贸易的核心是交换。
交换,是交货与付款两对立流程的统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体之间,交换遵循的原则是等价和同步。同步交换,就是交货与付款互为条件,是等价交换的保证。
交换过程分为交换协议阶段和标的转移阶段。标的包含商品、服务、劳务、技术、信息等。交换协议是双方对立主体对标的达成一个彼此能够接受和认同的所谓等价的值。标的所有权的转移是以对价的同步互动为条件,所以交换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现成标的的面对面交易,同步交换容易实现;但许多情况下由于交易标的的流转验收(如商品货物的流动、服务劳务的转化)需要过程,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异步和分离的矛盾不可避免,同步交换往往是不现实的。
而异步交换,先收受对价的一方容易违背道德和协议,破坏等价交换原则,故先支付对价的一方往往会受制于人,自陷被动、弱势的境地,承担风险。 异步交换必须附加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交换才能顺利完成。虚拟的信用是不确定因素,必须通过实在的保障使之成为确定因素。同步交换,则可以规避不等价交换的风险。
作为交换中两对立流程之一的付款,受条件及方法所限,现行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简单的即时性直接付转,一步支付。比如国内的结算方式,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这里按结算形式,分为钞票结算、票据结算(包括支票、本票、银行汇票、承兑汇票)、汇转结算(包括电汇、网上支付)。以上除了承兑汇票属于期票结算,其余都可视为现金结算。其中钞票结算和票据结算适配当面现货交易,可实现同步交换(支票属个体信用存在空头等因素的恶意退票风险,导致异步交换); 汇转结算适配隔面现货交易,对于隔面或期货交易,若无信用保障和法律支持,即时性一步支付导致异步交换容易引发非等价交换风险。现实中买方先付款后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收获标的,卖方先交货后不能按时如数收到价款,被拖延、折扣或拒付等引发经济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的信用证结算则注重遵循同步交换的原则,体现了过程化分步支付的理念,有效防范了支付风险。
综合而言,为确保等价交换要遵循同步交换的原则,防范异步交换风险。对当面现货贸易,适配即时性一步支付方式;对隔面或期货贸易,适配过程化分布支付方式。
贸易出现的原因众多。由于劳动力的专门化,个体只会从事一个小范畴的工作,所以他们必须以贸易来获取生活的日用品。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往是因为一地在生产某产品上有相对优势,如有较佳的技术、较易获取原材料等。

6,如今国内粮价的上涨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第一,2022年国际粮价广泛增涨,刺激中国粮价起伏。 鉴于遭受疫情的影响到,2022年国际上粮食紧缺问题较为严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限定了自身的粮食出入口,让整体国际市场上的粮价发生显著的起伏。尤其是上半年度,在全世界抗疫的关键时期,国际粮价起伏是特别大的。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粮价受影响是肯定的。我们看见从年初一直到现在,中国的粮食价格发生了显著的起伏走势,这跟国际市场息息相关。尽管中国的粮食整体保持平衡,可是鉴于我们一部分粮食依然需要进口,因此也会跟国际粮价维持息息相关。 第二,2022年灾害比较多,对粮食产量导致一定影响。 年初的疫情影响到了农业生产,而到了夏季的时候,长江流域及其淮河流域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洪水灾害。这些自然灾害针对粮食的生产量也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还有2022年小麦的冷害及其虫害,一样导致生产量下降。在2022年的生猪产能正在大力复原的情形下,针对粮食的需求量增涨,尤其是玉米的需求量,因此玉米价格增涨是力度较大的,而其余的价格也是有联动的关系。虽然按照相关的统计,2022年的粮食整体生产量是丰收,可是在部分地区导致的减产是难以避免。 第三,物价不断增涨,农户迫切有粮食价格上涨的需求。 如今我国的粮价整体上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准,可是在农村里面,各种各样生活资料的成本正在逐渐地增涨,现阶段化肥农药种籽及其人力的支出愈来愈多,倘若粮食价格持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准上,针对农户而言便会造成比较大的窘境,因为如今种地原本就已经不赚钱了,假如说粮食价格在不长的话,便会较大程度上打压农户的种粮主动性。其实要想农户脱贫致富,要想农户提升自身的生活状况,要想让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提升粮食的收购价格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只要农户的收入提升了,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便会大幅度的升高,而农村的建设也会逐渐地转好,新农村就更有可能达到。

7,全球粮价已攀至10年来新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持续十二个月上涨,已经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很多粮食和食品的价格受农作物价格的影响也是一路疯涨,对全球的经济复苏将会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疫情的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再加上一些国家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此外还与全球货柜紧缺,海运中断有关系。 全球粮价攀升的原因。首先是疫情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持续暴发的疫情让很多国家的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这也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产量缩减,直接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其次,中国等国家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中国国内对于粮食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在加上中国国内疫情控制的好,经济复苏快,对于粮食的需求更大;最后,全球海运的中断。受货柜短缺和疫情的影响,全球的海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海运航线因为货柜的短缺而不得不中断,这更加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的状况。 一、疫情的影响。疫情是导致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疫情的影响,世界上的很多粮食生产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这直造成了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也一路疯涨。 二、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中国市场对于粮食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中国也是成功控制疫情,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这让中国市场对于食品的需求更加的大,造成了粮价的上涨。 三、全球海运受阻。受到疫情和货柜短缺的影响,世界上的很多港口和码头无法将货物及时出口,很多航线因为货柜短缺而中断,这也导致了粮食不能及时供应,粮食供应受阻,粮价也不断上涨。

8,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情要求   1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相反却参与社会收益的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都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我们应当借鉴周边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   促进农村就业重要途径   2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促进农村就业的重要途径   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扩大出口的重要举措   3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举措。 我国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优势。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1996—2001年间,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同期乡镇企业出口总额的60%左右。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仍是我国农业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途径。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4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发展小城镇,关键在于培育小城镇经济。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据统计,1996— 2001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全国乡镇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5.5%。农村工业化立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已为建设小城镇打下了经济基础。

9,我国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固体矿产异地接续资源勘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是由中央财政提供资金,按照国家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进行,矿山企业无偿使用勘查成果。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显然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比较,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资源配置方式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而固体矿产资源大多属于市场配置的范围。因此,原来那种由中央财政统包地质勘查投入的做法必然要改革。果然,以国办发[1999]37号文为标志,中央财政基本上撤出了对固体矿产勘查的直接投入:①将原有的地勘费以1998年预算为基数,划给地勘单位自主使用,国家不再下达地勘计划任务。这就意味着如果地勘单位再用这个基数从事地质勘查,那就要完全接受市场调节。②对应当由中央预算承担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中央另拨经费,交由新成立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进行,原地勘单位可以作为劳务承包者具体操作。从此,我国固体矿产的勘查工作,完全纳入到市场配置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市场配置还远没有到位。据业内有关人员估计,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如果到位,每年应当达到60亿元到90亿元,而现在尚不足30亿元,其结果是每年消耗的储量远远大于每年新探明的可采储量。长此下去,后果是严重的。 一、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不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对我国矿业发展后劲的影响将是严重的。据统计,1999年我国矿业产值4211亿元,其中固体矿产产值2472亿元。这是多年来矿产勘查的成果,主要是80年代以前的勘查成果。而90年代以后的勘查成果,特别是今后一二十年的矿产勘查成果,将决定今后20年到30年国内矿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一旦矿业经济出现大幅度跌落,将会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根据1999年的统计,我国固体矿产业的现有职工为957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职工队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不仅如此,随着矿业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减少,还将影响国内的有效需求,进而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和健康地发展。 在某些地区和某些矿种,矿业也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广西的平果县,在没找到铝矿和开发铝矿以前,全县的财政收入只有1300万元,而开发铝矿以后,1999年的县财政收入已经超过3亿元,其中2亿多元是平果铝业的直接财税贡献。像这样的实例,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意义。矿业的发展不仅有就业效应、财政效应,还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效应、城市化效应。我国大庆、平顶山、攀枝花、金昌、个旧等300多座矿业城市,就是因矿而立的,而城市化正是我国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如果矿业不能在这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损失。 综上所述,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不足,不仅影响矿业本身,如果仅限如此,靠进口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矿业所派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效益,进口是买不来的。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不足的因素分析 1.需求制约,即有支付能力的勘查投入严重短缺:①由于矿产勘查风险大(自然风险),特别是查找阶段的风险大,即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投资者望而生畏。加上大多数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多数投资者不愿进入,银行不愿贷款。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矿山(石油、天然气除外)的勘查资金都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的,因而不计入矿产品成本;这些资金连同产生的效益,随着矿山企业的利税上交了财政,企业没有提存。而且矿产开发,开始阶段成本低,利润高,越往后,利润率越低。如今,国家财政不再承担商业性地勘投入(这是对的),企业又没有这方面的资金积存,便产生了短缺“断档”。不仅如此,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至今许多矿山企业(包括地勘单位自身)在矿产品成本中仍不摊销矿业权耗费,不利于矿产勘查资金积累的机制仍然在运作。③由于矿产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增加了许多矿产品进口,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矿产勘查需求的减少。据统计,1999年主要矿产品进口占国内需求总量的比例是:石油22%,铁矿石32%,锰矿石35%,铬铁矿80%,铜46%,钾肥80%。④原来作为勘查投入主体的地勘单位,由于队伍庞大,地勘费基数有限,在按市场机制自主经营之后,权衡利弊,也减少了商业性的勘查投入。 2.供给的制约。过去常常以为,只要有地质条件、资源远景,通过勘查即可提供所需要的矿业权,这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通常运用的资源供求形势的分析方法。可是市场经济的“供给”,并不是这么简单,它是指在一定价格的条件下,卖者愿意出售的商品量。这里关键是你提供的那种商品成本必须低于“一定价格”,而我们许多矿产勘查成果,由于找矿难度太大,即使找到了,成本也太高;或者由于开采条件太复杂,在开发中耗费太大;或者由于自然丰度不好,在选、冶中支出太大,因而不能形成有效供给。这正是东部许多省(区)或全国某些矿种、矿石类型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许多潜在资源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3.环境制约:①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过去大大提高了,而矿产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多数是负效应,所以必须治理,这就要增加成本,增加难度,影响投资者的进入。②矿业权作为法人财产权,在许多地方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乱收费,有的强占收益,有的横加干涉,使投资者不愿或不敢进入。③有的矿种,部门垄断;有的地区,地方垄断,别人难以进入。 4.市场不发育。与固体矿产勘查的相关市场有4个: (1)矿产品市场。它是矿业权市场的拉动力,它的供求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矿业权市场的形势。我国矿产品市场的总形势是,需求量不断增加,1999年矿产品的工业产值为4210亿元,原矿产量46.31亿吨;供给量在市场的调节下也十分充足,多数矿产品处于买方市场状态。有的(如钨、锑、锡、稀土等)还存在总量过剩,造成矿产品的积压和资源的浪费。矿产品的供求形势,出现上述态势,主要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有关。据统计,1999年,我国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出口额为46.46亿美元,比1998年减少10.3%;而进口额为89.12亿美元,比1998年上升31.6%。出口的主要矿产品有煤、锌、锑、钨、镁、稀土、重晶石、水泥、石材石料等。进口的主要矿产品有原油、成品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铜、铝、钾盐等。随着我国加入WTO,上述形势还有发展的趋势。所以从总的矿产品市场态势看,除石油、天然气、地热、金矿、金刚石外,大多数矿产品都供大于求,因而对矿业权市场的拉动作用大。 (2)矿业权市场。矿业权市场已经启动,截止到1999年,经审批转让探矿权13个,采矿权214个。其中,1999年转让147个。同期颁发新建矿山采矿许可证6094个,通过交易的矿权仅占新登记矿权的2.4%。可见大部分矿业权是没有经过转让的,这可能是一种基本趋势。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探采结合是大多数,它有利于把勘查的风险转移给开发阶段来承担,也有利于减少矿业生产的不确定因素。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当前转让的探矿权,大多数是多年来原地勘单位的积累,靠地勘单位现在的投入形成矿业权、然后再转让的很少。也就是说今后的矿业权为最终产品来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将是很少见的。我国现有的地勘单位很难仿效国外那些以出售矿业权为主的小型探矿公司,因为它的规模太大,负担太重。 (3)矿业资本市场。它是指表现在金融市场上的那部分矿业资金的交易,它在西方发达国家是矿业资金的重要筹资渠道。但在我国,这类市场基本没有启动。以矿业名义上市的企业,也没有把矿业权作为吸引投资者的主要依据。 (4)矿产勘查劳务市场。它是为取得矿业权或为使矿业权增值,而通过市场运行的勘查技术劳务。它直接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矿业权交易的规模;二是矿业权产出的规模。当前由于这两方面的规模都不大,矿产勘查劳务市场也很不发育,但多渠道投入,已经初步形成。据信息院提供的资料,在西方矿业大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比例是:1:9或2:8,而我国1999年是(除石油、天然气外)2:4,所以说这个市场可能还有潜力。 三、对增加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抓好两个观念的转变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勘查和开发矿产资源的主体是企业,使用矿产品的也主要是企业,都不是政府或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受市场调节的,在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市场中,有利可得它就能进入,无利可得它就要退出;在使用矿产资源中,哪里便宜,就到哪里买,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对此,靠主观意识不行,用行政命令也不行。而正是在这个市场经济基本问题上,往往用计划经济观念来认识。比如:从80年初期就呼吁“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要加大地勘投入”,可是谁来投入?用什么办法促进投入?没有解决。所以至今,加大投入仍然只是一个“口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根源就在于没有在“企业”这个矿产资源供求具体操作者身上采取对策。很明显,如果投资于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不如向其他产业投资赚钱,有谁还会响应号召,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呢? 其次对“矿产资源”这个概念,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也有根本的不同。现在,我们向国家提供的资源量,可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用国家确定的工业指标计算的。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量,是能够构成有效供给的资源量。这个资源量的工业指标参数,直接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同一种资源,同一个时期,不同的矿产品市场价格,会有不同的资源量。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矿产资源量,正是这种资源量,不是储量平衡表所反映的那种资源量。这个认识对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非常重要。它要求我们不能单纯追求储量数量的增加,而应当着眼于市场可能接受的储量数量。因为只有这种储量,矿山企业才能投入勘查和开发。最近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完成一项研究成果,即《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它提出的有效供给,就是指在现实的市场价格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我国煤炭资源量。经过他们测算:把原来5万余亿吨煤炭资源量、1万余亿吨探明保有储量,量化为有效供给能力满负载量2064亿吨,净有效供给量1037亿吨。可见不同概念的资源量,其数据相差甚大。为此建议,在宏观上,用有效供给的资源量概念,对全国各种主要矿产资源量作一次重新评估,并以此来规划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微观上,尊重企业以盈利为目标,进行矿产勘查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单独依靠市场调节。针对当前固体矿产勘查的实际情况,最有效的调控手段是建立全国性的“地质勘查基金”,对矿产普查进行补贴:①之所以补贴普查,是因为在整个矿产勘查中,普查阶段风险最大,社会资金最不肯进入。一旦普查有所突破,找到了市场需要的有望矿点、矿区,就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资金进入。②之所以称之为“补贴”,是因为通过它的杠杆作用,调动受补主体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矿产普查。这样,通过两个层次调动,即普查资金调动社会勘查资金;政府补贴调动社会普查资金,就可以用少量的政府补贴把固体矿产勘查的投入启动起来。③政府补贴不要独立承担项目,必须补在受补主体的项目上,资金各占一定的比例,商业运作交给受补主体(企业)进行,找矿成功了,政府补贴转增国有资金;找矿失败了,予以核销,“共担风险、不谋利益”。但受补主体所立的项目,必须服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为此,政府可以事先公布享受补贴的地区和矿种,以引导企业立项。必须指出,那种用政府财政资金或资源补偿费独立立项、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效果不会很好。因为它的机制不行,即找到矿了是重大贡献,找不到矿是自然风险、予以核销,没有压力。同时,这种做法也同企业出资勘查构成了不平等的竞争。 (三)促进固体矿产勘查、开发企业深化改革和资产重组 中国固体矿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有一批跨省(区)甚至跨国的大型特大型的矿山企业,而我国现有的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必须深化改革和改组。①以现有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团化发展,通过股权联系,把外资吸引进来,把小型矿山改造成作业单位。②重点吸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入矿业,把矿业和其他产业联合起来,形成多角经营,如山东鲁能。③改造现有地勘单位,有条件的要以省局为单元,建立矿产勘查开发企业;大多数应当改造成为以提供勘查劳务为主、多方面服务的勘查公司;少量的技术强、地质条件好的单位,可组建人员精干的专业找矿公司。④改革矿山企业的财务制度,勘查投入必须资本化,矿业权价值必须作为企业重要财产。所有矿山企业,对现在正在运行的矿业权,都要进行评估进账,并且按年核算其增减变化;大型矿业公司的勘查费用,可以作为期间费用,在税前核销。 为了促进中国固体矿山企业的发展,配合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计委、经贸委制定《中国固体矿产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在规划中可以选择后备资源充足、市场前景看好的大型矿山企业,以及掌握雄厚的矿产地,具有大规模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潜力的地勘局,加以重点扶持。比如:注入国有资本金;协助上市,通过融资,增加资金;疏通银行贷款等,迅速把规模做大。 (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1)消除任何形式的垄断,包括行业性的垄断和地方保护性垄断,放手让市场去配置商业性地质勘查。 (2)加强矿业权市场规范化建设,可以考虑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矿业权交易所,在若干地区建立分所,并加以联网。 (3)与财政、金融部门联系,尽快启动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可先组织有关专家,出国作专项考察,向国家提出方案,促进启动。 (4)为配合矿业权交易和矿业资本市场的启动,应当建立有权威的矿产勘查成果评估机构。通过这种权威性的评估,增强股民对矿产勘查投入的信心。 在发挥市场作用中必须强调,探矿权的评估应当灵活多样,特别是对工作程度很低的普查矿点、矿区,用正规方法评估出的价款,很难被投资者所接受,但是用合作勘查的办法就容易成交。当前,一方面许多地勘单位占有大量矿点、普查矿区,但没有足够资金投入,于是只好用国家规定的最低投入费用加以维持。结果是每一个点都没有丢,但每个点都拿不下来;要转让,又没有人肯出他们所期望的价款。硬是拖在那里。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特别是那些资源不足的老矿山,要进行普查找矿,又苦于选不到理想靶区。他们说有望地区都被地勘单位登记占用了,要买又觉得风险太大,不值得花那么多钱。也是硬拖在那里。针对上述情况,如果能通过合作勘探,分阶段承担风险,就可能把双方的“扣”解开。具体办法是:甲方(原矿权所有者)提供一处矿权用地,让乙方(矿权受让者)接续勘查;如果乙方经过评估认可,双方可就下述两点进行协商:①乙方准备拿出多少资金进行接续勘查。②勘查成功之后,从矿山建设起,双方应占有的投资比例(股权比例);勘查失败了,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投入风险。上述两点如果达成协议,勘查项目即可启动。这个办法简单易行,对双方都有好处,能够促进探矿权的流转。特别是对地勘单位益处很多:①可以在不动用增量投资的情况下,把探矿权盘活;②找矿成功了,可以为地勘单位办矿提供一定的股权;③乙方如果没有勘查施工能力,还可以承包劳务,获得经营收入。因此,占有探矿权的地勘单位应当大力寻找“合作勘查”的伙伴。 (五)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减少商业性勘查风险 (1)公益性地质调查,重点应当放在现有地质资料的全面收集和二次开发上,而不是更多地开展新项目。 (2)对矿产资源战略性评价,应当与国内大型矿业公司和地勘单位有机配合,尽可能用商业性地质勘查力量完成这项任务。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调查经费的效用,又能避免与商业性地勘单位争论矿点,搞不平等竞争。 (3)公益性地质调查的层次应是多重的,省和地区都应当有自己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矿产资源规划,指导本地区商业性找矿。 2001年9月

10,如何构建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

夏英煌 颜彦2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分析和评价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状况如何,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所谓的定量分析就是要寻找或建立一个度量标尺,通过这一度量标尺去测量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状况,进而找出某方面的问题、现象和规律。如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规模如何?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发展态势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度量或评价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和作用 (1)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首先需要对被评价固体矿产勘查进行系统分析和辨识,进而确定被评价固体矿产勘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所要判断或度量的问题正是被评价固体矿产勘查的主要方面,指标体系通过其总体效应来评价固体矿产勘查的总体状况。 (2)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决策者关注与固体矿产勘查相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使决策者掌握这些问题的状态和进展情况。 (3)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导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在制定有关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政策和决策时,能够以固体矿产勘查发展为目标,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保证不偏离发展的轨道。 (4)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简化和改进社会各界对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相关计划和行动的共同理解,并采取比较一致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5)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使人们随时掌握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进程。这些信息的反馈使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及时地评估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对政策加以改进或调整。 (6)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调控工具或预警手段之一。通过指标体系序列,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预测和掌握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控或系统结构的调整。 二、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了建立一个可行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设计原则,之后依据设计原则合理地设计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最后根据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确定具体的指标计算方法和数据的获取方式。 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原则建立起来的并能反映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状况的指标集合。设计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项目登记、投资、工作量、勘查成果、技术人员等方面都应该得到体现,而且应得到同样的重视。 (2)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反映和体现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去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实质。 (3)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相对地比较完备,即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当能够基本反映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 (4)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在相对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的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以易于操作为限。指标数目过多将会使人们难以把握和采用。 (5)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独立性,即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当互不相关、彼此独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指标体系保持比较清晰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目得到压缩。 (6)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另外,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当明确,不要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比较可靠。 (7)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采用专家问卷等调查方式。鉴于专家调查方式存在一些困难及可能产生的随意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减少难以量化或定性的指标的数量。 (8)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比较和分析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当然,绝对不变的指标体系是不可能的,指标体系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三、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勘查登记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我国固体勘查区块登记情况,分析勘查活动的分布及活跃程度。主要指标设置如下:勘查项目申请个数;批准勘查登记项目个数;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探矿权的基本情况等。 2.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评价指标 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包括投资主体的结构、投资的方向等,反映出固体矿产勘查投资的趋势。 主要指标如本期地质勘查总投资,按投资来源结构分中央财政拨款(国土资源调查)、地方财政拨款、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地方)、企事业投资(国内企事业和外商)、其他投资;按地区来划分地质勘查投资情况(划分为31个省、市、区);按矿种来划分地质勘查投资情况(划分按矿种大类如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等,在此基础上再按主要矿种分,如煤、铁、铜、铅锌、金、银、铝土矿、稀土矿等)。 3.固体矿产勘查完成工作量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固体矿产勘查的工作量情况,包括固体矿产勘查完成的地质工作量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指标如固体地质勘查的工作量(机械岩心钻探、坑探、槽探、浅井等)。 4.固体矿产勘查技术人员投入评价指标 本期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按项目统计)是指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各类地质技术人员,包括地质、物化探、化验、计算机、地质测绘等技术人员。 按技术人员职称分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按技术人员专业分地质、物化探、工程等技术人员。 5.固体矿产勘查成果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固体矿产勘查的成果情况,其主要指标设置如固体地质勘查的新查明资源的储量、基础储量(包括经济的)和资源量;探矿权的转让中转让宗数和转让金额(均按转让方式来划分)。 6.固体矿产勘查综合评价指标 (1)矿种勘查集中度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M矿种——某矿种勘查集中度 ∑S——某矿种登记的面积 ∑矿种——勘查登记总面积 N矿种——某矿种勘查项目登记个数 ∑N——勘查项目登记总个数 该指标是反映某矿种的勘查集中程度,体现当期该矿种的勘查情况。 (2)矿种勘查投资强度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H矿种——某矿种勘查投资强度 K矿种——某矿种勘查投资总额 ∑K——全部勘查项目投资总额 该指标主要反映某矿种勘查投资情况,表明评价期某矿种勘查投资占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投资的比重。 (3)矿种勘查劳动投入强度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D矿种人员——某矿种勘查劳动投入强度 ∑(L矿种×N矿种)——某矿种从业人员与工作天数的总和 ∑(L×N)——从事勘查项目总人数与工作天数的总和 该指标主要反映某矿种从业人员情况,反映评价期某矿种勘查劳动投入占全国固体矿产勘查劳动投入的比重。 (4)投资效果系数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I投资——投资效果系数 N转让——探矿权转让的宗数 N申请——探矿权中申请采矿权的宗数 N——勘查登记项目的总宗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勘查项目投资效果的情况。该指标也可按矿种、地区来进行比较,反映按矿种或按地区的勘查项目的投资效果系数方面情况。 (5)社会勘查资金比率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R社会——社会勘查资金比率 K社会——固体矿产勘查项目中社会资金投资总额 K——固体矿产勘查项目投资总额 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家投资与社会资金投资的比例情况,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国家投资带动社会资金在勘查项目的投资情况。 四、建立我国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在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立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今后这些方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科学基础问题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使我们完整、准确和清晰地理解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有些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所以某些指标就很难得以提出和设定,或某些指标的提出和设计并非具有坚定的科学基础。 2.风险与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在制定指标及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风险问题也一定要充分估计。 3.政策的时间滞后性 一般来讲,制定和实施一项政策,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其作用才能得以显现,即政策的时间滞后性。所以,在制定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采取调控措施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时间滞后性,既要考虑过去政策的时间滞后性,又要考虑新政策的时间滞后性。 4.完善性与社会需求性的折中 人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但现实告诉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地得到一个完善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在完善性和社会需求性之间做一定的折中或妥协,即只能为了实践的需求,尽快建立一个比较可行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之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使其逐步完善。 作者简介 [1]夏英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2]颜彦,上海财经大学。